发布时间:
2025-06-25 10:47:21
除了体重外,晚年脂肪含量较高,也与寿命较长相关。特别是在热量限制40%组,尽管这种严酷的节食策略通常会使动物减重减脂,但能够保持体重和保持脂肪量的小鼠寿命更长。
很多人关心怎么吃可以更长寿,科学家也为此展开了诸多研究,并且通过动物实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★★★■◆■:饮食限制有助于改善健康和延长寿命。
研究人员定期给每只小鼠验血和体检◆★◆◆,追踪它们一生的健康状态和生存曲线★■◆★■■。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的是,相比饮食不受任何限制的小鼠,不同的节食方法都能延长寿命◆★。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,无论是热量限制还是间歇性禁食■◆■★,寿命延长程度与节食程度成正比■★★★◆★:一周禁食2天比禁食1天更有延寿效果,每天吃六分饱比吃八分饱活得越久■◆★。
饮食限制■★◆★,通俗来说就是少吃点。关于怎么节食★◆,方式可谓五花八门。研究最多的包括热量限制法◆■◆,也就是在不挨饿的情况下把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减少一定比例;还有各种间歇性禁食,即每天或每周有一些时间段不摄入热量。不过■★★★■■,到底哪种节食方式更适用于人类,目前所知还很有限。
相比间歇性禁食■★■■,热量限制对寿命的影响更大。而且,对于节食之前就体重偏高的那些小鼠来说★■,间歇性禁食并不能明显延长寿命★◆■★■◆,但减少每日热量摄入★■★,则有延长寿命的效果。
还有一些现象同样说明,少吃对寿命和健康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:比如体脂、空腹血糖水平等指标常被用来评估代谢健康和衰老程度,采取节食策略后,小鼠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它们的寿命却没有直接的关系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,改善健康和延长寿命并不是同义词。作者在论文中写道★◆◆。
众所周知,寿命同时受遗传和营养的影响,而通常的小规模动物实验中,动物之间的遗传背景十分相似◆★★★,与人类群体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。此次研究中,科研人员首先选取了960只遗传背景各不相同的雌性小鼠,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群的基因多样性,从而让研究结果有更强的临床相关性。这也是同类研究中迄今规模最大的动物实验。
▲在遗传背景多样化的小鼠中■★■★■,基因差异对寿命的影响比饮食干预更大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尽管饮食限制产生了多重影响,但研究作者最后指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:遗传。研究采用了遗传背景多样化的实验动物★■★,作者分析了实验小鼠的全基因数据★■,发现无论采用哪种饮食干预方案,饮食干预只能解释7.4%的寿命变化★◆◆■■★,而遗传背景解释了寿命差异的23.6%◆★◆◆,换句话说■■◆,遗传因素对寿命长短的作用是饮食干预的3倍。
而对寿命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,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竟然是体重的维持能力。采取饮食限制策略后◆★■★,尽管吃得少了,但有些小鼠没有疯狂掉秤,而它们的寿命普遍更长;相反,减肥效果最明显的小鼠往往更早死亡。
不过,热量减少40%虽然寿命延长效果最强★★,但也不是没有代价:由于吃得少■◆■◆,小鼠容易减少瘦体重★★◆◆◆,体温偏低,改变觅食行为(表明它们饥饿)■★★,以及出现免疫系统变化■◆■■◆◆,最后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■◆★■■◆,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更容易发生感染◆◆■★■。换句话说◆★,如果人试图采用极端限制热量的方式来延长寿命★■★◆★,可能有潜在的风险■★◆◆■★,毕竟病怏怏地活很久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是最佳选择。
然后,研究人员为小鼠提供了5种不同的饮食方案★◆◆★:正常吃,即随时随地想吃就吃;每周1天禁食◆■★◆★■、其余时间想吃多少就吃多少;每周连续禁食2天;每天吃八分饱,即热量摄入比基线%◆★◆■;每天吃六分饱■★■★,即热量摄入比基线%★◆■■★■。所有小鼠随机接受其中一种饮食方案■◆◆◆■■,从6个月大开始,直至终生★★★◆。
在研究作者看来■★◆★,不掉秤是抗压能力的有力指标,在面临环境压力和有限的热量时,能保持体重的动物也就是复原力最强的动物★■■■■■,能保持免疫功能,也是最能长寿的动物■■◆◆。
本周,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新上线了一篇论文★★★◆,来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追踪了近1000只小鼠,比较了四种节食方案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★★■。他们得到的结果为很多问题提供了线索★★◆,比如■★★◆★:后天控制饮食与先天遗传因素,哪个对寿命的影响更大?是不是节食越严格★★◆◆★◆,寿命就延长得越多■◆■◆?少吃可以减肥■■◆■★★、改善代谢,这些对健康有好处,是不是顺便带来了长寿■■◆■?而最反直觉的一个结论是,研究人员发现,那些采取了严格的节食策略但体重却没怎么减轻的小鼠★■■■★★,反而是最长寿的。
总结这些现象后,现在研究人员对于节食与长寿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。改善代谢很重要,但它们不会导致寿命延长。通讯作者Gary Churchill教授说◆★■◆★。而其他因素--遗传■★◆★、复原能力和免疫健康,似乎更能解释减少热量摄入与延长寿命之间的关联。